1.市值再破千亿美元 拼多多暴涨背后的商业逻辑之辩

把“身价”提高一倍,拼多多(PDD.US)只花了3个月不到。

4月14日美股盘后,拼多多市值才刚超过500亿美元;如今,拼多多已两次站上千亿美元市值高位。年初至今,拼多多股价累计上涨118.93%。

本周,拼多多股价更是连续两天刷新历史高位。周一美股收盘,拼多多股价报77.67美元,市值达到930.20亿美元,首次突破900亿美元市值。

周二,拼多多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7.79%,股价续创历史新高达83.96美元,市值首次站上千亿美元,并在下一个交易日盘中市值再度突破千亿美元,股价高见83.89美元。

这意味着,拼多多成为继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之后,第四家触及千亿美元市值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截至发稿,拼多多周四美股收报82.42美元,跌0.46%,市值为987.08亿美元。

一路暴涨的拼多多,公司质地究竟如何,它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吗?36氪访谈了大学研究所教授、私募基金投资人等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他们给出的答案可简要概括为:拼多多有可能成长为“新淘宝”。但这中间有诸多不确定性,要么做不起来,要么就是万亿生态。目前来看,这一逻辑很难证伪。

先超百度,后与京东“争第四”

拼多多站上千亿美元市值并非一日之功。

梳理拼多多近半个月股价,其市值呈直线攀升的节点发生在6月11日。当日,拼多多收跌1.77%,市值为856.42亿元。自此之后,拼多多股价便呈现一路向上趋势,直至市值突破千亿美元。

拼多多、京东近期市值梳理,数据来源:雪球、富途;制图:36氪

与拼多多一同高涨的还有京东。其股价自2019年9月便一路上扬,屡破市值新高。但本周以来,拼多多先后两次涨超京东;在这之前,更多时候,京东市值站在拼多多之上。

上市互联网公司中,市值前三基本稳定为阿里、腾讯和美团,第四名则在京东、百度与拼多多三者间流转。

拼多多、京东、百度股价梳理,数据来源:雪球;制图:36氪

将时间单位拉长至月可清晰看到,2019年8月是拼多多市值增长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市值首次超越百度;同年10月,拼多多市值首次短暂超过京东,随后又跌至京东之下;直至2020年2月,拼多多股价一路高走,市值排位长期保持在百度之上,并且到同年5月再次超越京东。

回顾这几个时间节点,拼多多市值首超百度得益于其在2019年8月21日发布的Q2财报,当季其营收远超市场预期,经营亏损及净亏损大幅收窄。

此后,拼多多的每一次利好都收到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

2019年10月10日晚,拼多多创始人和CEO黄峥在拼多多四周年庆动员会上称,拼多多最新季度的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了京东,比他预期提前了整整两年。

更多利好信息被随后释放:加码百亿补贴;在内部定下11月GMV环比翻三倍的目标;宣布未来3年培育100个年销售额过千万的进口品牌……这些利好不断推高市场预期。

直至11月20日,拼多多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当期,拼多多营收不达市场预期,净亏损也超出市场预期。财报披露后,拼多多盘前股价一度跌超15%。在随后4个月的时间里,拼多多的市值都稳定在420亿美元上下。

暴涨背后的商业逻辑之辩

新的转折点发生了。

3月11日,拼多多发布了2019年Q4及全年财报。这份财报仍逊于市场预期,黄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称,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财报发布当日,拼多多美股收盘跌6.42%。

拼多多自今年4月起股价一路高涨,图片来源:雪球

唤醒拼多多股价的动因是拼多多获腾讯增持,以及认购国美零售2亿美元可转债。

4月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腾讯以约5000万美元总价认购拼多多615.574万股A类普通股,认购后腾讯持股29.2%,继续成为第二大股东。

不出半个月,拼多多又捧上认购国美可转债的利好消息。联手国美对拼多多而言,不仅补齐了供应链、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短板,能借此提高客单价、用户复购,实现客群上移的目标,还将业务盘子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实现双渠道布局。

同时,经历两个季度业绩低谷,拼多多终于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2020年Q1,拼多多营收远超彭博预期,年活跃买家新增4290万达到6.28亿,与阿里7.26亿仅差不到一亿。尽管亏损高于市场预期,投资人却“不以为意”。财报发布当天,拼多多在中概股齐跌之时逆势上涨14.5%,市值达到822.77亿美元。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拼多多的商业故事简单易懂,公司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有可能成长为“新淘宝”,但这中间又有诸多不确定性,“要么做不起来,要么就是万亿生态”。

以下为多方观点梳理——

受访人:上海财大电商研究所崔丽丽教授、海豚智库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私募基金投资人杨起(化名)、券商零售分析师方袁(化名)

Q1:拼多多两天之内接连突破900亿、1000亿美金市值,这个结果有预想到吗?

李成东:意料中,拼多多日订单量约9000万,淘宝天猫一起大约有9000多万,拼多多订单是超过淘宝的。阿里巴巴市值大约6000亿美金,淘宝应该不止3000亿美金,拼多多这么快超过1000亿完全可以理解。

崔丽丽:拼多多过去几年的用户数量、GMV等数据一直不错,对于这一结果我有预期。

方袁:意料中,海外基金更看好平台和生态模式。

杨起:有,美股代表新经济的版块本来就涨得好,B站也涨得不错。

Q2:你能想象到拼多多暴涨的原因有哪些?

杨起:拼多多目前处于一个缺乏负面逻辑,同时想象空间又很大的阶段,因此资金非常愿意配置。从逻辑博弈角度来看,拼多多有可能做成新淘宝,想象空间很大,这个逻辑很难证伪,除非看到GMV增速或者品牌化突然停滞,但是可能性不大。现在处于一个中上层用户在拼多多上越买越多——拼多多上品牌和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多的正向循环。

方袁:我猜测和拼多多传闻香港上市会有一定关系(虽然官方否定),但更多还是GMV增速保持良好,恢复情况好于预期,以及腾讯增持+上海市政府资源倾斜+国美打开家电品牌入驻等多重短期政策利好。

李成东:我觉得和是否去香港IPO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业务增长不错,投资人肯定更清楚情况。

崔丽丽:市值的提升一方面和美国股市大气候有关,另一方面还是应该体现了近期拼多多越来越趋于主流电商平台的表现。我一直觉得拼多多是一个低调、闷头做事的企业,百亿补贴和好物推荐等手段的持续推进,使得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的相对高端客群有了较多突破,在客群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不错。

Q3:长期来看,拼多多的价值是什么?未来市值能稳定地超过千亿美元吗?

崔丽丽:拼多多最开始就是照着“平台生态”去做的,而且是“货找人”的逻辑,这决定了它的商业模式更多是从给B端赋能的角度去切入,比如新品牌计划或是多多农园,实际上是对传统行业、以电商销售为切口的供应链赋能。包括近期开通的火车、机票等业务,领域上是从实体产品向服务拓展。如果在实体产品上能做创新的模式,那么在服务领域一样有这个能力。

从整个行业的规模、竞争情况和增长来看,我看好拼多多在农业、制造业领域的赋能,以及在电商领域持续创新的潜力。

方袁:消费是分层的,长期看拼多多股价走势会不错,因为只要规模持续扩张,投资人就愿意为客流买单,用户增长——品牌颗粒度增强——平台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70%的生意一般不会亏太惨,目前是战略性亏损。

如果是千亿美元市值,拼多多也许不会稳定,要么就做不起来,要么就是万亿生态。

杨起:长期来看,如果拼多多上的商家和产品顺利实现向品牌化和个性化过度,这就相当于成功做起来了另一个完整的market place生态,那就远不止千亿美元了。目前市场投票选择提前相信拼多多管理层未来可能达到的成就。

 

2.淘宝低调测试教育类小程序 阿里要讲什么新故事?

今年对教育行业而言是尤为特殊的一年:“停课不停学”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快速渗透。风口之下,互联网大公司纷纷加速布局。

据悉,6月中旬,手机淘宝APP低调上线了一款教育类小程序,目前已经开始灰测,以技能培训为主营的秋叶课堂推出了“从0到1用手机拍出酷炫短视频Vlog”的课程,用户可以直接试听、试看,购买课程。

在淘宝客户端,搜索跟学习相关的关键词,比如“英语自学”、“尤克里里”、“瑜伽”等,页面已经会出现教育产品的推荐,而这次上线这个名为轻课堂的应用,似乎是完善了搜索—呈现—试听—购买的整个流程。

除了业务上的推进,阿里在组织架构上也进行了一波调整。今年3月,淘宝事业群独立出来,成为教育事业部,和内容电商、C2M、淘宝行业等并立,向蒋凡汇报。

在阿里内部,钉钉已成为率先出圈的学习工具,钉钉CEO陈航表示,疫情期间,全国1.3亿学生用钉钉上网课,目前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

有了钉钉的破圈,淘宝也在提高在线教育行业的参与感。

据接近阿里的相关人士透露,这个部门由原本淘宝大学和淘宝好学的团队负责,整合了一部分以前的教育相关资源,准备正式加强运营。

种种迹象表明,阿里正为进军教育行业做最终的演练。

从万能的淘宝,到教育的淘宝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平台,淘宝的“商品库”早已超出了实物的范围。

平台给人的心智大多呈现为万能的淘宝,但「电商在线」在平台进行搜索,跟教育相关的商品供给早已蔚为壮观。

按照类别进行划分,教育类的产品分为针对孩子的K12义务教育、素质教育,以及针对成人的语言学习、兴趣爱好、职业技能、考试考证等等。

在手淘平台上,每个类别都已经有相应的教育机构作为店铺进行入驻。

公务员考试领域的“粉笔公考”电商运营负责人称,他们已经入驻天猫,同行“华图”、“中公”早在2013年左右就在淘宝上开设店铺。

兴趣爱好领域的“Wake瑜伽”的负责人说到,他们2017年在淘宝上开店;其他诸如K12领域的独角兽“作业帮”、英语教育的“鲸鱼外教”、少儿编程的“西瓜创客”也都通过在天猫开旗舰店做好了自己的布局。

少儿编程类的教育机构“西瓜创客”市场总监钦心表示,同行基本都来了,“少儿教育就是这样,妈妈们在哪我们去哪,当妈妈们都变成了90后,我们就会来到一个年轻女性最多的平台,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教育机构作业帮,去年上线天猫开起了旗舰店,“电商平台有优质的消费者群体及优秀的服务体系,这里有很多我们作业帮直播课的目标群体。”

除了本身就售卖课程的教育机构外,淘宝天猫还容纳了一批实物与课程搭售的教育产品售卖形态,比如公考、会计考试里的买教材赠课、母婴品类里,买奶粉、尿不湿赠课,或买吉他赠课等等。

据上述机构人士透露,在淘宝教育行业正式启动运营之前,很多机构分布在天猫图书、母婴等不同品类,至少有几万家不同形态与教育沾边的卖家在默默耕耘。

粉丝属性比较强的粉笔公考旗舰店,目前已经累积了38万的店铺粉丝,这意味着在官方弱运营状态下,淘宝似乎就已经有了一个足够庞大的教育生态。

巨头搅动教育风云

疫情之后,在线教育加速渗透,艾瑞咨询曾预估,2020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

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教育领域共发生了70起融资事件。相比于2019年同期的132起,数量降愈四成;金额方面,前四个月共计完成129.21亿元融资,去年同期为126.45亿元。

即便融资数量腰斩,但总体融资金额仍略高于去年同期。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纷纷拿出资本、技术和流量争相下场做教育。

2013年,腾讯就在QQ中增加了PPT等教育相关功能,2014年推出课程分发平台“腾讯课堂”,目前服务用户3亿用户,去年5月,腾讯又发布了腾讯教育大品牌,面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提供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和内容支持。

疫情之后,腾讯还追加了四笔新投资,涉及大班课网站、多语种教育平台、K12和素质教育。

百度教育事业部成立于2015年,包括百度文库、百度阅读等,在线教育领域,百度主要以投资为主。从2013年开始,百度投资的标的涉及作业盒子、凯叔讲故事、沪江教育、作业帮等等。

字节跳动的野心逐渐显露,张一鸣明确把教育列入了下一步的战略规划。2019年,字节跳动就有所尝试,推出过在线大班课“清北网校”。

近期,字节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还宣布推出“学浪计划”,三方将投入百亿流量,扶持平台教育创作者,为他们提供运营培训、变现的指导。

教育赛道上,阿里也没有缺席。单论资本,IT桔子就统计,VIPKID、作业盒子等明星项目的背后都有阿里的身影。

这些动作似乎只是在教育赛道之外围观,直到今年5月,借助 “淘宝教育”,阿里看起来才有了亲自下场的感觉。

5月14日,淘宝教育以开学的名义先是邀请了中高考、法考、公考、英语学习等多个领域的名师做了一场连续直播;紧接着,有消费者发现,在搜索英语学习之后,他的淘宝聚划算部位出现了英语学习1分钱团购的推荐;再到今天,淘宝教育上线轻课堂。

直播、聚划算、轻课堂,每一步节奏,阿里都在进行小心验证。

“粉笔公考”的电商负责人张小磊对那天的直播效果颇为满意,靠着名师张小龙的一场直播,他们店铺访问量增加了4万多,关注人数增加了8000多人。

“西瓜创客”的市场总监钦心提到,教育产品与其他商品的差别在于,说服成本更高,因为实物商品的购买花费只有钱,而购买教育产品同时还要付出时间,因此一个更沉浸的环境是更有利于教育产品的销售的。直播无疑是其中一种。

618期间,在不少母婴类主播的直播间,教育产品的链接也悄悄出现,与其他商品并列无疑验证了这种方式。

事实上,在此之前,教育机构投放在淘内的营销费用并不算太高,“西瓜创客”提到他们的广告主要在百度、头条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内容渗透的方式去吸引用户,但获客成本和效率仍是大问题。

无论是搜索引擎的入口还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这种广告投放都无异于广撒网。未来淘宝如果把千人千面的匹配,猜你喜欢、以及聚划算的爆款模式同样运用在教育产品的运营上,对教育机构或许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淘宝教育”要讲什么故事

与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天然与内容具有亲近性的平台相比,阿里的淘宝教育显然要讲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淘宝本身最擅长的是,售卖商品,分发流量,此外依托支付宝的金融安全能力或许也会成为解决教育行业的一个切入点。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针对教育商品的特殊性,淘宝通过轻课堂程序去呈现。这可以类比与此前天猫发布的旗舰店2.0和家居行业的3D场景,在展示上,可以给消费者一个新的体验。

而此次轻课堂上线后,普通消费者搜索关键词,能在详情页里试听相关课程,合适的话,付款完成就可以在淘宝上进行学习。

金融分期是教育产品销售的一个重大痛点。金额巨大、提前预付,往往又伴随着教育机构跑路的消息不断,信任和售后需要的是一个解决的机制。

这对于淘宝教育来说,依托支付宝的金融能力,各种类型的分期、预付可以想见能够解决不少问题。

“我们APP以前不能做分期,但是天猫这边就可以,所以我们也是不断地把课程全部上线到天猫,这样相当于学员可以选择按照月去支付。”“粉笔公考”表示。

另一家教育机构“Wake瑜伽”看好的是淘宝上的大数据匹配,带来的精准人群的转化能力,“如果可以,未来在瑜伽品类我们愿意去跟淘宝教育重度合作,把我们的内容开放给淘宝教育。也希望和平台上实物商品产生更多的交集。”

可以预见的是,从轻课堂开始,无论是购买体验还是流量转化、金融分期,淘宝教育已经在路上了。

 

3.电脑批发城都不在了 为何新发地还很热闹?

过去10年,互联网几乎颠覆了一切流通业态。 电脑城早已经消弭,服装批发城,五金批发市场都已经不复往日风光。 为何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人头攒动;无论寒暑,有一大帮人在蚊虫滋生,甚至是充满难闻味道的露天集散市场叫卖。

这要从批发市场的功能说起。

中国农产品的流通形态复杂多样。 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形态,变化多端。 一座城市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就像是骆驼的胃,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下,始终要实时保障城市有机体的正常运作。所以,缓冲是新发地这类大型集散中心的核心功能;批发市场充当了数量,品类,价格等多重缓冲层的作用。 并且反馈一定要是实时的。

供应量的和价格的调节是批发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功能。 农产品的种植,收购和运输受天气影响巨大。 一场暴雨能够让正在进城的卡车趴窝,城市的生鲜供应陡然中断,价格猛涨数倍;交通放开之后,供给量陡增,连卖带送都没人要。 集散中心通过价格调节停靠场内的卡车数量来缓冲各种外部环境对城市供给的影响。

中国菜系复杂,品类众多,导致农产品的生产也极其分散。 相比于欧洲人常年面包牛肉配土豆番茄不同,中国人消费生鲜的季节性十分明显,不同季节消费品类截然不同。 种类的多变,导致生产的季节性强,稳定性很差,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功效是尽可能的提供丰富的品类。

同样是充当需求的缓冲层,无论是菜鸟网络还是京东的亚洲一号,都已经和批发市场天壤之别了。前者已经坐在纽约顶层的写字楼喝咖啡了,后者还在非洲的稻田里玩泥巴。 为啥同样是国民刚需,生鲜品类就不能用标准化,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取代脏乱差的批发市场业态呢。

生鲜品类的流通一般通过两种业态来进行。

批发市场是明显的坐商业态,其表现形式为经销商有一个门脸(或者一辆卡车),坐等客户过来询价看货,对手交易。在过往信息流通极其闭塞的时候,坐商是效率最高的经营方式。

仓配是行商业态,把我好的产品服务主动推送给客户,根据客户的需求与喜好再去后端采购。信息流转快,准确度高;并且全过程都可数字化管控,仓库作业规范化,可规模化经营。 与批发市场的吵吵嚷嚷相比,这种方式效率更高,更加干净整洁。

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仓配流通业态悄然发展起来,慢慢与批发市场取得协同的地位。

走仓配形式流转的企业,一般分为生鲜电商类公司,商超,餐饮食堂配送公司,水果生鲜连锁店,团膳企业,食品半成品加工企业等。这些企业有自己的生鲜仓,有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能够很好的管控全流程的作业。 但目前走仓配的流通比率依然不高,所有的份额加起来不超过25%,这一比值在西方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大部分的生鲜流通方式还是走吵吵嚷嚷的露天批发市场。 建设标准化的生鲜仓配体系,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目前有4500座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亿的有2000家左右。 过往10年,农批市场的数量已经没有增加了,一部分原因是供给已经能基本满足城市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仓配业态发展速度比较迅猛,取代了一部分批发市场的职能。

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经营,从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全国有超过2000万人,常年在批发市场做生意,很多人一辈子都是靠贩菜为生。 有些人赚了,在大城市生活;更多人只能混一个温饱,干几年不干了就回老家。很多生鲜经营者只是个体老板,无论财务还是质量管控都很随性,缺乏公司体系的约束。管得太严就会砸了很多人的饭碗,管得松就是现在的脏乱差的景象。

批发市场的溯源也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行为,很多年前,政府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约束批发市场的经营。 但是落地执行的时候又会遇到上面的状况。

这次疫情北京新发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都暴露了批发市场经营的短板,并非偶然。 在花力气整治批发市场的经营行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支持生鲜仓配业态的发展;促进生鲜电商,生鲜配送,连锁商超的供应链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电商还是快消品零售,都有一大批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为行业发展赋能,业态发展较为成熟。生鲜供应链的数字化还处于原始的阶段。需要公司,政府共同参与,建设一个高效,安全可溯源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立即

咨询

400电话

电话咨询

400-1875-778

微信咨询

李经理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下载源码

返回顶部